本篇文章1613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金融机构违法案件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力度,起到了更大的警示作用。

据《证券报》10月1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共收到约2000笔罚款,其中自第三季度以来,各级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发出700多笔罚款。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至少有30人被判终身禁赛,这比今年上半年更严重。四人被取消终身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其中,银行高管还被处以终身禁赛和取消资格的“双重处罚”。面对绝望的从业者,监管者的惩罚并不温和。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有些人受到“双重材料”的惩罚

监管机构对银行业从业人员有各种各样的行政处罚,其中“终身禁止银行业工作”无疑是最严厉的处罚之一。

然而,近年来,面对严格的监管,一批银行从业人员仍在冒险,终身禁止业务已成为行政处罚的常用词。

截至10月17日,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披露的第三季度以来的银行罚款中,除10月份发出的3份罚款外,共有30人被处以“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处罚,第三季度共处罚27人,较今年前两个季度明显增加。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为什么监管机构今年对从业者实施了更严厉的处罚?一些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过去,监管机构对特定个人的处罚相对较少,在相关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业务人员更有可能以更低的非法成本承担风险。此时,加强对个体从业人员的处罚可以更好地体现对违法行为监管的零容忍,也可以对个体从业人员产生更大的警示作用,有助于从源头上更好地控制风险。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证券报》记者发现,上述披露的罚款中,近一半来自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其中有8笔来自农村商业银行。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是被终身禁止的银行雇员人数最多的地方,达到6人,其次是江苏,4人,内蒙古和黑龙江,分别为3人。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当然,不仅仅是普通银行员工被终身禁职,还有一些银行经理因失职或积极参与违法事务而被“终身取消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资格”。根据披露的信息,自今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已对四名取消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资格的人处以终身罚款。其中,3人因“贷款‘三查’未尽职”受到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名被取消终身高级行政人员资格的人受到了“双重处罚”。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六个人因非法借贷被罚款

那么,为什么银行从业者被终身禁止?在梳理了上述人员名单后,《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主要原因如下:7人因信用管理不到位问题被罚款,6人因违规发放贷款被罚款,3人因欺诈贷款或虚假贷款被终身禁贷。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此外,在第三季度,一些从业者因非法住房贷款被终身禁止,这在过去是罕见的。其中两人因“对不完整的‘四证’企业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负有直接责任”而受到处罚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中国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发言人肖最近表示:“过去,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合谋,通过表外资金非法规避房地产‘输血’。”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和个人抵押贷款,无论是在资金筹集、拨备、信贷集中度等方面,都必须遵循银行的操作规则,必须符合标准。”。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自第三季度以来,已经对违反集体法律法规的员工发出了一些终身禁止罚款。例如,8月份,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一家分行的三名员工因“非法推荐和销售未经批准的理财产品”而被终身禁止。同月,江苏省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名员工也因“对违反严重反审慎商业规则的内部控制负有直接责任,并对非法贷款案件负有直接责任”而受到处罚。一些银行分析师认为,员工集体惩罚表明,商业银行在相关领域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可能会引发风险事件。对银行员工的集中处罚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近年来,监管机构完善了法律法规,加强了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行为约束。2015年,原银监会修订了《中国银行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601988)(港股03988)。当明确金融机构受到处罚时,要对责任人员进行监督并追究责任;与此同时,严重违规者将被“禁止在银行业工作”。日前,中国保监会公开征求对行政处罚办法的意见,以统一和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提高行政处罚案件的办案质量,促进依法监管。

标题:下半年以来30位从业者“作别”银行业 违规放贷占比较高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