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8字,读完约8分钟

我们的记者杜冰

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机构和绿色金融体系是评价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阶段的三个维度。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10.1%,中国绿色信贷已走向大规模发展。同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主体,在“绿化”方面做出了明显的努力;此外,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继续加快,体系建设也稳步推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标准不一致、发展不平衡、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业内专家认为,发展绿色金融的根本点在于对现有金融体系发起一场“绿色制度革命”。“绿色金融不仅是一些金融产品的‘绿化’,也不是一些金融机构的‘绿化’,而是金融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绿化’。也就是说,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角度来看,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应该进行绿色重建,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发展目标。”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清说。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的发展将继续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将继续结出硕果。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绿色金融产品趋于多样化

据中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测算,“十三五”期间每年所需的绿色投资约为3万亿元,政府投资只能占10%-15%。如今,绿色信贷、绿色投资和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三大战场。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并趋于多元化。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从目前的绿色金融产品来看,绿色信贷仍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如今,中国的绿色信贷已走向大规模发展,占10%以上。根据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9.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2%,相当于年增长率约13.8%,余额占同期企事业单位贷款的10.1%。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逐年大幅增加。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138只,总发行规模约为2217.33亿元,超过了2018年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绿色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绿色资产证券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市场在未来是可以预期的。

相关统计显示,自兴业银行2016年首次推出绿色abs产品以来,2018年绿色abs发行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发行总额达到154.73亿元。专家认为,未来市场将出现更多的衍生品,以激活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天气衍生品和减排信用等金融衍生品目前已经在中国进行了测试。“国外天气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交易品种日益多样化,成为最有前途的衍生品市场之一。与国外天气衍生品市场相比,中国还将推出绿色金融衍生品实验。”工业证券认为。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银行业“绿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主体。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金融的总体思路和创新措施,推动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自2016年以来,中国银行业通过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开辟绿色渠道,不断为符合政策的绿色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兴业银行和华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分析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绿色金融的第一层,即绿色金融业务,已经成为所有银行的出发点。绿色信贷内涵的第二个层次是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要求纳入全行信贷流程,对授信客户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制定环境和社会合规文件清单及合规风险审查清单。工作已经开始。”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大型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仍占主导地位。工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本行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项目上投入的国内绿色信贷余额约为12377.58亿元,较2018年初增长约12.6%,比同期国内企业贷款余额增速高出约6.6个百分点。2018年,工行积极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承销各类绿色债券共募集资金655.1亿元。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一些股份制银行表现出色。作为中国第一家宣布采纳赤道原则的“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在实施赤道原则的过程中不断改革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流程,包括贷前检查、业务准入、贷款审核、贷后管理等环节,要求对客户及其项目的环境和社会绩效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评价。在组织架构上,兴业银行专门成立了总行级绿色金融委员会,负责集团绿色金融业务的统筹规划和协调运作,是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先锋。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此外,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扎根于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以湖州银行为例,该行一直在努力打造绿色金融名片。早在2016年,从顶层设计开始,就制定了《绿色金融三年战略规划》,从战略角度规划了适合中长期发展的蓝图。三年来,湖州银行率先进行了十多项绿色金融创新,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部、第一个城市商业银行绿色小微企业特许分行、第一个城市商业银行绿色资产分类体系。今年7月,该行正式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第三家“赤道银行”。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制度创新已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仍然相对缓慢。美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机制创新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实施的重要保障。未来,更有效地实施绿色金融需要注重制度创新。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目前,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指引下,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发展,绿色信用体系日趋完善。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及解释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绿色产业的界限。该目录首次从产业角度全面界定了整个产业链的绿色标准和范围,是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建设的重大突破。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陆政委认为,《目录》属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中的“绿色金融通用标准”范畴。有了绿色产业目录的通用标准,绿色信用标准、绿色债券标准、绿色企业标准、地方绿色金融标准等其他标准将有统一的依据和参考,有助于全面制定、更新和修订金融产品服务标准。随着各种绿色金融标准的不断出台和落地,将有效促进和规范中国绿色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国绿色金融将迎来标准的逐步统一。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与此同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绿色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政策正在变得“实质性”。根据《中国绿色金融政策分析报告(2019)》的总结,到目前为止,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有510多项。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外)均出台了绿色金融政策,20个省级行政区出台了专项绿色金融政策。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今年5月,央行发布了《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分析人士认为,该通知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通过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将进一步发展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加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在这种推动下,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实质性激励政策,包括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贴息、发放补贴和担保补贴以降低绿色金融成本、风险共担政策以分担损失和设立担保基金、为绿色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提供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绿色产业基金以直接投资绿色产业的投资政策。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在未来,我们可以考虑更多的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来激发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并采用监管创新和产品体系创新来激发市场参与者的内生动力。”卢政委说:

标题: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从制度体系发力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