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5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吴姚

通讯员何恒峰周成

四川省达州市曲县仙都镇金华村村民赵兴华自2016年起被评为“五星级信用用户”。有了这个“五星信用用户”,他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在曲县农村商业银行获得了5万元的无抵押贷款。用这笔钱,他扩大了自己养猪的规模,预计年收入将增加4万多元。“现在,只要村民需要发展自己的产业,他们就可以向银行申请信贷。”赵兴华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只要我们信守承诺,信用评级就会不断提高,信用额度也会相应提高。如今,整个村子都因诚实而受益。

“信用村”里的大变化

与的情况相似,同村村民黄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你想变得富有,你必须首先有资本."黄对说道。过去,他在一个建筑工地工作,除了日常的家庭开支,剩下的不多。考虑到他的年龄,他想回家开一家小餐馆,但苦于缺乏初始启动资金。

“信用村”里的大变化

今年春节期间,黄偶然在村委会门口看到“信用村”的铜匾,于是他试图向曲县农村商业银行提交贷款申请。没想到几天后,一笔5万元的贷款就到了我的账户上。有了这笔贷款,黄在镇上成功地开了一家小饭馆。

“信用村”里的大变化

信贷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许多农业企业,岳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据报道,他曾在广西种植水果,种植基地超过600亩,年产值超过800万元。在听说金华村被评为“信用村”后,2017年11月,他投资1500万元成立了“衢县年丰果农和农村居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近1000亩的水果种植基地,种植了10多种水果。基地建成后,年利润预计达到600万元,可长期为贫困家庭提供2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和1000个临时就业岗位,有效帮助金华村脱贫致富。

“信用村”里的大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渠县支行以创建“信用村”为突破口,监督渠县农村商业银行在金华村贫困村开展创建“信用村”试点工作,建立多层次的工作推进体系,以“信用+信用”模式促进经济发展,在贫困村形成创建“信用村”的“金花模式”,从而促进精准扶贫,让农民真正享受创建“信用村”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信用村”里的大变化

曲县农村商业银行收集了全村690户农户的信息,按照“三星农户”、“四星农户”和“五星农户”进行评级,授信金额为2323万元。通过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银行、村社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渠县农村商业银行在该村投入的400多万元的信贷中没有不良贷款。自从被列为“信用村”以来,村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银行信贷,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农民对脱贫致富有了更大的信心。

“信用村”里的大变化

自“信用村”建立以来,村庄的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村口,有“建设信用村,脱贫致富,有信心”、“守信用,失信难行”、“信用是财富,致富必不可少”等标语;地方金融机构通过村民会议和“农民夜校”普及信用知识,营造争做“可信用户”和创建“信用村”的氛围;群众对诚实守信有了更深的理解。”“人人守信”已成为金华村的村风,讲诚信也成为该村村民的自觉行为。

标题:“信用村”里的大变化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