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65字,读完约16分钟

编辑

COVID-19突然爆发的肺炎最终将使2020年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特殊节点。最近,从企业家论坛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规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时,中央政府提出的“国内大流通”和“国内国际双流通”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这场“循环战争”?国内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新的发展模式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梳理了核心观点。让我们从里到外理解这个大循环。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徐卫兵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提出“国内大流通”和“国内国际双流通”的时机。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信号。至此,可以理解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的格局,既体现了中央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又适应了COVID-19肺炎爆发后国内基本条件和国际环境变化的特点。这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和过去一个世纪世界空前变化的回应,也是推动国际国内经济平衡水平长期跃升,使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一步。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两个周期的概念是中央政府的总体战略

从“国内大流通”和“国内国际双流通”两个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和深入的时间线来看,中央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是一个整体战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石成在采访中认为,通过简化复杂性来把握中国“双循环”的核心脉络,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这一新格局的实质、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无论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都包含着二维的动态演化。一是流通的内在变化,指向“稳定”的目标。二是流通的整体变化,指向“深远”的目标。由此衍生出“双循环×双进化”的四条主线,共同构筑新发展模式下中国经济的动态运行体系。石成认为,基于这一体系,中国的“双循环”不仅是对过去一个世纪全球变化下经济平衡修复的回应,而且有望在长期内推动国内外经济平衡水平的跃升,给中国经济和金融一个富含稀缺性的全球配置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所长王文表示,下一步,各级政府和企业要深刻认识和认真落实,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更高效的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打通国内外双循环的“血脉”,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内大循环=“闭门造车”?

至于对“国内大循环”的理解,国内外一些舆论将其解读为“中国将停止开放”,“中国的发展将向内转”……这里不难看出隐藏着的担忧和疑虑:中国会停止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上经营的大门吗?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已明确回答了上述质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国内需求的潜力,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地对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实现更强的可持续发展。”王文说,中国正在开放的环境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需体系,它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把国内和国际“双循环”分开。“以国内流通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础,不是闭关锁国,主动脱钩,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开放转向制度开放,开放国家进行建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国际经济流通。近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实施都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认为,中国拥有14亿人口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市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潜在的经济活力和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国内大流通的真正含义是“开放”。通过释放国内经济和消费潜力,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改善商业环境和减少准入限制,跨国企业被吸引将产业链、工厂和店面留在中国,并分享中国消费市场的蛋糕。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表示,面对COVID-19肺炎疫情下的困境,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推动国内大循环。只有这两个周期平稳互动,经济运行才能有序。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双循环”是如何有效运作的?

中央政治局在部署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时,提到了“持久战”。据许多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双循环”的新发展模式已被提到中长期战略高度。那么,“双循环”将如何运作?动能在哪里?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陆睿表示,重启中国经济增长,既要考虑国内国际环境变化,也要考虑中短期因素,充分发挥国际经济周期的有利条件,从多个角度确保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和深远。陆睿说,所谓的经济“双循环”是指国内经济周期和国际经济周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平衡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利用关系的一种新的意境。陆睿强调,就外部流通而言,首先,保持和完善以wto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平台对于后大流行时代来说仍然是一件好事。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和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即使在疫情爆发后,个别国家也出现了去中国化的声音,中国在进行调整的同时强调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循环,这进一步明确了继续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未来,中国将积极参与wto、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机制改革,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从经济共同体提升到安全共同体、健康共同体、健康共同体和环境共同体的新高度。与经济全球化齐头并进。陆睿认为,虽然目前的情况表明,美国阻止中国经济增长的意图已经特别明显。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从来不是由美国决定的。这是因为,首先,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不是政府,而是市场力量,其中的关键力量是跨国企业和全世界的消费者。美国政府设置的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各种壁垒可以被市场力量融化和化解。第二,世界经济联系极其广泛和深刻,形成了“你有我,我有你”的复杂格局。除非世界经济结构重新洗牌和重组,否则一些技术和战术手段很难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三,经济全球化给几乎所有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好处,当然,中国是受益者,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各方也是受益者。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超越意识形态的西方文化传统。它们曾经是同社会主义苏联合作的基础,今天仍然是同社会主义中国合作的基础。王文还表示,中国自2013年以来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通往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道路”,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项目。从2013年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和运营,认可和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数量远远超出预期。“一带一路”平台建成后,取得了许多成果,如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展的中欧列车、工业园区和大型项目,给各方带来了利益。只要把“一带一路”之初设定的“五环”(政策环、设施环、贸易环、资金环、人心环)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国内外双循环就会越来越好,道路就会越来越宽。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徐卫兵

2016年,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发表了淘宝思维三部曲《中国经济的癌细胞:淘宝思维与海涛思维》、《淘宝思维助中国人的心灵丢掉丝绸》,炮轰淘宝为消费者提供低价商品。在他看来,当时“消费者购买低价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低价等于劣质和假冒商品”,“为了达到低价,商家会偷工减料”。同样,在此期间,郎咸平也曾喊出“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的口号。到目前为止,如果把文章的主角换成品多多,它还是一样的配方和味道。甚至,因为接触消费者的能力更强,更多的中间渠道已经被消除,更低的价格已经实现,因此,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幸运的是,回望时间之河,当我们了解到最初生产胶卷相机的柯达隐藏了自己设计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并认为“没有人喜欢在电视上看照片”时,我们也理解了这一观点的市场基础。新渠道和新模式的改革已经移动了既得利益的蛋糕,人们常常喜欢盯着他们面前的蛋糕,而不是诗歌和距离。在这一点上,张瑞敏非常清楚。他早就说过,只有时代的企业。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市场的主角是普通百姓,他们也期待着更好的生活。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蛋糕、诗歌和距离

让我们先看一些品牌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小米。小米已经走过了十年。小米的早期投资者刘勤(音)曾谈到投资小米的逻辑:“寻找中国消费模式变化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的结合点。”每个人都需要智能手机,但是传统的巨头以高价将普通人拒之门外,为精英服务。小米看到了这个机会,让安卓手机适合中国人,整合深圳硬件制造产业链,专注于高性价比手机,让更多平民成为小米用户。硬件的低价不是低质量,而是低利润,这对于以硬件收入为生的传统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由于价格低廉,小米已经形成了以低成本硬件为入口、以互联网衍生服务为利润的高维度商业模式。如今,小米仍然是时代的主流玩家,已经和华为一起成为国内巨头,而曾经嘲笑它的主流巨头已经被历史的洪流冲走了。第二个故事是张裕红酒。张裕红酒一直是国内高端红酒的代名词。然而,不久前,张裕酒业电子商务负责人发布了一份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受COVID-19肺炎疫情影响,张裕葡萄酒销量超过去年,整体在线市场份额一下子上升到42%。这次成功的原因是张裕红酒和品多多联合推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的“佐餐酒”。此外,张裕红酒在精简经销商体系和压缩供应链后,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以争取更多平台和低流量为成本基础,已转化为消费者的爆炸性红酒。最后,精英专属的优质红酒走进了普通人的家,创造了品牌成长的全新故事。第三个故事是申恩。Shein是一个跨境b2c快速时尚电子商务平台,成立于2014年。该公司的业务重点是快速时尚服装,包括家居和美容。截至2020年7月,华为在中国全球50大品牌中排名第13位,前三名分别是华为、联想和阿里。这真是一个关于酒和肉、诗歌和距离的故事。这也是国产品牌成倍增长的故事。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品牌在循环时代应该如何思考

8月7日,于华伟城东公开表示,他的高端芯片将绝版。原因很简单。由于美国的禁令,9月15日之后,TSMC将不再为华为工作。不用说,背景曲折。我相信,在过去的几天里,不仅华为的高管睡不好觉。那么,在内部流通大于流通的时代,国内品牌应该怎么想?几十年来,中国以“世界工厂”的称号积累了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完全有能力生产质优价廉的商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封锁和对全球分工的过度依赖,这些生产能力并没有尽早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普通人服务。如果你看看过去两年出现的中国新品牌,你会发现所有的本土优势都毫无例外地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当地优势产能的帮助下,他们利用京东、品多多多等新的电子商务公司为以前被主流品牌忽视的新人服务,用“去品牌化”完成最终的“品牌化”。“好商店”、“三只松鼠”、“家居卫士”、“三和”厨具、“植保”纸巾等几个品牌,都走上了这样一条完全内部流通的道路。例如,家庭卫士最初是飞利浦等海外品牌清扫机器人的铸造厂。它充分利用自己的生产线资源,降低清扫机器人的价格,进行本地化设计改造,将价格降到三四百元以下,然后通过品多多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普通消费者服务,很快在销售上赶上了国际大品牌。这是一个内生的循环故事,追求最终的价格/性能比,寻找新的渠道来扩大新的人,并打破品牌溢价到产品溢价。这也是这些品牌的共同特征,即它们是自己,并以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另一个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国内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品牌shein的优势是振兴和优化中国的服装生产能力,让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可以通过跨境贸易进一步享受中国制造的红利,让更多的企业面向中国市场。这是一个国内外双重循环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和国际的双循环不成问题。从小米到张裕,从嘉德到申恩,他们的成功在于将中国的产能与中国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并将制造红利带给每一个普通人。我们能说高价格永远不应该是一个品牌是否高端的同义词吗?没有市场,高价格毫无意义。从柯达的笨相机,小米的手机,到飞进普通人餐桌的红酒,商业流的方向是消费者的内在方向,内在流通的方向,双重流通的终极方向。时代的潮流把14亿中国人带到了更方便到达的海岸线,如果他们不前进,他们将被另一股潮流冲走。然而,这是中国新品牌在双周期时代的机遇。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徐卫兵

就国内流通而言,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是落实具体措施,重启中国经济增长。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已经推出了一系列重启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如1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基础设施”计划、1,0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减税措施和100亿元人民币的地方政府券发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刘守英表示,从战略角度看,恢复经济增长不仅要依靠短期刺激,还要着眼于中长期部署。保持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比恢复经济增长更重要。目前,有必要讨论和理解以下战略思路和方向。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最后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凭借自身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参与了最初的全球分工体系。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初,尽管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显示出信心和优势,但尖端工业技术和高端供应链被美国把持的残酷现实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弱势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今年在COVID-19爆发肺炎后,此事的紧迫性变得更加突出。最近,TSMC切断了对华为芯片制造的供应,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困境的残酷性。因此,要搞好国内流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必须拥有高、中、低端产业和上、中、下游供应链。刘守英强调,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端产业中的前沿产业,二是正在消失的低端产业。有人可能会认为,恢复和发展低端产业可能不符合过去两年提出的产业升级,但目前我们应该从大局出发。在COVID-19爆发肺炎之前,中国可以通过供应方结构改革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然而,今年COVID-19肺炎的爆发,使现代人类和国际社会首次经历了大规模、长期的孤立、分裂和碎片化,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并不属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缺陷,没有必要大规模卷土重来。第二,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中国幅员辽阔,但区域经济分布不均衡。到改革开放中期,特别是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后,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调发展等区域协调平衡战略,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然而,区域经济不协调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是由不合理的地理位置、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不合理的发展造成的,需要长期逐步减少和改变。第三,要努力打造高质量的价值链。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不一定能形成高质量的价值链。这与分工体系和产出效率有关。在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中国的经济竞争力长期占据价值链低端,其努力与回报不成比例,其高附加值被其他国家夺走。构建更高的价值链可以加速居民收入的增加,关键是培育经济竞争力。然而,有必要改善产业链和供应链,但它是相对独立的。第四,建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良性循环体系。COVID-19爆发的肺炎表明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实体经济受疫情影响最大,战胜疫情的关键是实体经济,而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实体经济。只有当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时,它才能有自己的价值。为了在疫情过后重新启动经济增长,我们应该下定决心扭转从现实到空虚的趋势。重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模式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关键。第五,建立经济社会良性循环体系。疫情初期暴露出预警系统失灵、防疫物资准备不足、人员职责不到位、法律法规等应对机制不完善等问题。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明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以完善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和循环体系。毕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推动社会进步就是实现经济增长。

标题: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