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5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新一批六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准,由18个自由贸易区组成的“严阵”横跨大江南北,新的开放格局正在加快。

事实上,自贸区不仅是为了对外开放,也是为了深化国内改革。这是因为FTZ绝不是一张简单的“皮”,而是机构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的“灵魂”是制度创新,自贸区释放的红利不仅可以促进高水平开放,还可以深化改革,平衡区域发展。制度创新的有效性和广度是FTZ成功的关键。

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

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到边境,18个自由贸易区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每个自由贸易区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目标。然而,除了个性之外还有共性,“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各自由贸易区都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这说明制度创新是深化自贸区改革的“灵魂”。

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

从当前的区域发展格局来看,以自由贸易区带动区域深化改革开放迫切需要建设性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仍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如何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是FTZ制度创新乃至区域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了促进优势互补和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会议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因素的主要空形式。新形势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提升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

事实上,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聚集要素的能力也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对18个自贸区的逐一分析,可以发现在地理上,自贸区大多依赖于中心城市或周边地区的大城市集群,通过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来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是自贸区制度创新需要考虑的课题。例如,近年来,许多区域性中心城市都在争夺“总部经济”,希望大型企业的总部能在当地扎根,从而带动就业、促进税收和产业集聚。为此,城市给予了许多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然而,在实践中,企业总部的选址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要素流动和市场化的选择。一些专家认为,仅靠财政补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吸引企业。只有改革体制,优化经营环境,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才能“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和人才。可以看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门槛,通过改革优化商业环境和产业生态,高质量的要素才能流入自由贸易区及其所依托的区域中心城市。

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

其次,要在中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只能通过制度突破和创新来解决。长期以来,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不平衡。事实上,差距在于市场化程度。在一些地区,商业环境好,市场经济水平高,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有很大的发言权;在一些地区,商业环境差,行政因素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差距。如果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商品和要素市场。目前,许多地区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正在大力进行市场化改革。过去两年,从“投资山海关”到“投资山海关”的转变就是一个例子。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也需要以提高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为基本线索,以开放促改革,减少干扰市场的行政因素,显著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其周边城市群的经济市场化水平。

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

第三,在产业发展中,如何平衡产业政策与竞争中立原则尤为重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要提升基础产业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事实上,自由贸易试验区还肩负着聚集和振兴工业的任务。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产业能力,重点支持一些核心产业;另一方面,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中,特别是自由贸易区,市场配置资源的权利必须得到保护。

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

过去,粗放的产业政策不仅保护和强化了一些产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如今,需要新的产业政策来提高重要产业的基本能力。在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仅需要巩固,而且需要加强。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完善产业政策,是体制改革和创新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这种体制创新提供了“改革的沃土”。

标题: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