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59字,读完约12分钟

俞敏

袁隆平

孙家栋

黄旭华

屠呦呦

以国家的名义,表扬立功表现;以历史的名义奖励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八位为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这八个人中有五个是科技战线的,他们是俞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和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充满了科学和技术。本期特别介绍五位“共和国奖章”获得者在科技战线上的专题报道,重温他们的史诗般的生活故事和在国家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攀登科学的新高度,为国家而奋斗》中体会他们的家和国家的感觉。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俞敏:默默铸造“核盾”

1967年6月17日8点,罗布泊沙漠腹地响起了震撼世界的“雷声”: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仅仅过了两年零八个月,中国就成功引爆了第一颗震惊世界的原子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和英国用了4年零3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氢弹在中国的迅速突破最大的贡献者是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于敏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在动荡的军阀战争和持续不断的抗日篝火中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和理学院物理系学习。1949年,他大学毕业,留在学校作为研究生和助教学习。他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张宗燧、胡宁,表现出卓越的研究品质和能力,受到中国原子能先驱钱三强的高度赞扬。他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研究所(后称原子能研究所),与邓稼先、程一起从事核物理研究。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从1957年到1959年,俞敏亲自或带领研究团队发表了几篇行业内的重要论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向国际前沿迈进。

1961年1月12日,于敏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领导和参加轻核理论小组,并参与氢弹理论的前期研究工作。从那以后,他开始“隐身”,隐姓埋名,走上了为他的国家铸造核盾牌的道路。氢弹理论的探索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领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自古以来,华山就是一条路,只有努力奋斗。于敏和他的同事们不顾困难日夜奋战。最后,他和同事们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的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创造了氢弹的“敏感构型”。1966年12月28日,中国氢弹原理试验成功。次年6月17日,中国的氢弹空成功投入爆炸试验。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面对蘑菇云上升引起的世界性震惊,于敏反应平静。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时他并不激动地哭了。在确认现场测试数据与理论预测完全一致后,他又继续睡觉,睡得很香。氢弹试验成功后,于敏致力于研制技术更先进、小型化的第二代战略核武器,并继续为核装置的突破和性能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1988年,余敏的名字被取消,他的伟大成就逐渐为社会所知,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有人称他为“中国氢弹之父”。对此,他几次婉拒,指出氢弹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而这一突破是集体斗争的结果,并没有所谓的“父亲”。2019年1月16日,俞敏洪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张宝树)

袁隆平:大米造福世界

今年9月7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日。在“吝啬鬼年”里,他依然坚守科研第一线,努力实现“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想。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当他年轻的时候,他跟随父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动荡的生活为他努力工作播下了种子。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到湖南安江农业学校工作。水稻是湖南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种植试验始于1960年的袁隆平,历时半个世纪。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水稻雄性不育》一文,正式提出了通过培育“三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思想和思路,从而启动了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1973年,在第二届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会议上,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进展》的讲话,宣布三系杂交籼稻已成功配组。自那以后,杂交水稻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平均亩产量也大幅上升:1976年为231公斤,1984年为358公斤,1998年为424公斤...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1996年,农业部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突破超高产水稻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个目标已经完成,分别是每亩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我希望今年的示范场亩产能达到1200公斤,公顷能达到18吨,为新中国70岁生日献上一份礼物。”袁隆平在生日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被问及自己的生日愿望时,袁隆平又一次谈到了自己的两个梦想:“乘凉之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之梦”。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前者是他真正的梦想。他曾经梦想过,实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比高粱高,耳朵像扫帚那么长,谷粒像花生那么大。他和他的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随着超级稻的不断高产,这一梦想逐渐成为现实。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后者希望超级大米能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世界上有1.6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植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将增加两吨,每年增加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5亿多人。”袁隆平认为,发展杂交水稻将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众所周知,杂交水稻自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以来,已经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研究和推广,在国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邓双双)

孙家栋:打造“中国第一颗星”

" 7年内学会飞机,9年内制造导弹,50年内放置卫星."孙家栋曾经这样总结他的科研生涯。作为“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参与创作了一系列“中国第一”: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遥感卫星、第一颗资源探测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1951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俄语专业的孙家栋被派往苏联学习飞机制造,开始了他为期7年的“学习飞机”课程。22岁的孙家栋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学习。195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到了祖国。之后,他被分配到第五国防科学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身)第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学习飞机发动机技术,但不从事飞机制造,而是分配到导弹开发部,这是孙家栋科研生涯的第一次转型。1960年,孙家栋参加的中国导弹试验一个接一个地成功了。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不久之后,他和他的同伴尝到了失败的痛苦。1962年3月21日,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二号起飞后迅速失控,坠入距发射塔仅300米的戈壁。孙家栋目睹了失败的场面,承受了巨大的痛苦。通过分析,发现故障是由断线引起的,这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就是一切”。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1967年,钱学森亲自任命38岁的孙家栋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导演。经过九年的导弹研究,孙家栋适应了祖国的需要,进入了太空领域,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卫星之路。这是他科研生涯的第二次转变。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沙漠升起,东方红的音乐响彻云霄。那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内卫星的国家。孙家栋带领团队建立了中国航天发展纪念碑(000547,诊断单元)。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孙家栋以东方红一号为新起点,带领团队开发发射风云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虽然他也经历过一些失败,但他总能带领团队找到原因,总结经验,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2004年,中国的探月工程开始了,当时75岁的孙家栋作为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出去工作。当时,有些人不明白已经成名的孙家栋为什么要接受这份高风险的工作。如果他失败了,他辉煌的事业可能会黯然失色。孙家栋的解释很简单:没有个人荣辱,只有国家需要。2007年11月5日,当38万公里外的嫦娥一号成功绕月飞行时,孙嘉栋在欢呼的人群中轻轻转过身,擦去了脸上喜悦的泪水。这一幕通过电视摄像机播出,无数观众被它感动了。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张宝树)

黄旭华:一起跳水

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揭阳,719中国造船(600150)重工集团名誉董事、原董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几十年默默无闻,毕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事业,为核潜艇的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一次深度潜水测试中,他忽视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作为首席设计师,他亲自深入到产品的极限,在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故事,并树立了一座丰碑。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当俄罗斯发射载人宇宙飞船时,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仪式。在宇航员进入飞船之前,飞船的总设计师会在任务书上签字,并告诉宇航员:“我不确定我会不会送你们。”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中国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则不同。当中国第一代鱼雷攻击核潜艇进行深潜试验时,黄旭华说:“我会和你一起去。”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401号艇”下水。四年后的建军节,它被命名为“长征一号”,并交付给海军。十多年后,研究人员在随后的模型中不断改进。1988年初,“404艇”来到南海,准备向“极限深潜”的目标冲刺。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黄旭华对准备的要求细致而严格。例如,他要求核潜艇的八个系统的关键部分,如海水阀和蒸汽管,都应贴上标志,标明在正常情况下设备应该做什么,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哪个船员应该操作它,谁负责监测它,谁负责维护整个建筑工厂,以便所有的信息都能一目了然。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尽管准备充分,参与者仍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目前,王富山船长邀请黄旭华上船帮助大家缓解紧张的情绪。

黄旭华的动员出人意料。他说:“作为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我对核潜艇的感情就像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一样。我不仅爱他们,而且相信他们的品质是优秀的。我想和你一起去深海潜水。”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首席设计师的职责中没有个人参与深海潜水,世界上也没有先例。这时,60多岁的黄旭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也有很多人来劝他。

黄旭华很坚决。他真诚地说:“首先,我对它有很大的信心。不过,我担心在深潜时会出现超出我目前认知水平的问题,如有遗漏,我可以在下面及时协助判断和处理。”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这次深潜试验很成功,产生了两个效果。首先,“404艇”成为中国第一代鱼雷攻击核潜艇;其次,从那以后,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带着第一艘船深入海底已经成为一种传统。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傅逸飞)

屠呦呦:当代神农

屠呦呦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他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60多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无效的问题,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7月,北京东直门医院收治了一批特殊的“病人”,其中包括“523”工程“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涂有友――这些研究人员去做“老鼠”试验药物。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正在与疟原虫的杀灭速度赛跑。此前,由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经筛选出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的黄花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命名为191号样品——之前的190个实验均告失败。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为了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必须首先制备大量的青蒿醚提取物。”(当时)所有的工作都停止了,制药厂也停止了。没有人能配合你的工作。因此,我们当时只能使用当地的法律。”屠呦呦说道。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所谓的土法是用七个大水箱代替实验室里的常规提取容器来提取大量的黄花蒿乙醚提取物。

有机溶剂,如乙醚,对健康有害。当时,设备还很简陋,没有通风系统,也没有实验保护。除了头晕和眼睛肿胀外,研究人员还出现了鼻子出血和皮肤过敏等症状,而涂有也患有中毒性肝炎。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她的妻子李廷钊记得,在那段时间里,她的妻子在实验室里呆了一整天,当她回到家时,她闻到了酒精的味道。“现在回头看真的太不科学了。但那是当时的情况。即使你知道有牺牲和伤害,你必须去。”中国医学科学院前院长张伯力说。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尽管有乙醚中性提取物,但在单个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该药物的可疑毒副作用。药理学家认为,只有在安全性得到确认后,才能在临床上使用。

屠呦呦着急了。疟疾是一种传染病,是季节性的。一旦错过了临床观察季节,我们必须再等一年。因此,她只是向领导提交了一份自愿药物检测报告。在报告中,她说:“我是组长,我有一个测试药物在责任第一!”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1972年7月,包括屠呦呦在内的三名研究人员在医院的严格监督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药物试验观察,未发现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那年8月至10月,屠呦呦亲自带药前往长江疫区救人。

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张加伦)

标题:礼赞功勋  嘉奖英雄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