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3字,读完约2分钟

1974年,19岁的蒙古青年丁?呼和浩特市高中毕业后,巴特尔(上图,新华社记者蔡洋摄)带领40多名知青插队加入锡林郭勒盟阿巴加旗白银营(今高乐镇饥饿村)的萨拉图雅大队。不久,他被选为萨拉图亚旅的队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于1993年当选为嘎查市委书记,任期至今年6月。20世纪80年代初,他送走了最后一批回城的知青,但毅然留下,发誓要带领牧民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牧区。

把根深深扎在草原上(最美奋斗者)

知青队放过了他。丁?巴特尔的父亲舒婷在1955年被任命为少将。文化大革命后,他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可以说,他是最有资格重返这座城市的人。1981年底,他娶了嘎查姑娘额尔德尼·齐姆格。从那时起,将军的儿子就深深地扎根于这个偏远、贫瘠、封闭和落后的草原。

把根深深扎在草原上(最美奋斗者)

在几十年的实践中,这位现代牧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凝聚了一套新牧区建设的经验,不仅造福了一位牧民,也成为全国各地学习建设现代农牧业的典范。全盟农牧民培训基地就设在他的牧场上,已经培训了区内外2万多人。

把根深深扎在草原上(最美奋斗者)

丁?巴特尔计算出一头牛的收入可以养活五只羊,他建议牧民应该尽可能多地饲养牛。面对牧民的不解,他带头做妻子的工作,卖掉家里400多只羊,改养肉牛。实践证明,不仅草原得到了开垦,而且生态得到了恢复,收入大大提高。后来,牧民遵循这一成功做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把根深深扎在草原上(最美奋斗者)

丁?巴特尔提出了科学的轮牧。他科学地将草原分为9块,每块草原可以得到相应的恢复时间。短短几年,在整个调查中曾经最差的草原变成了最好的草原;牧民们争相效仿。他还带领每个人不断创新:放羊帮助穷人,不除草,建棚子和生态鱼塘,等等。这些创新来自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牧民的欢迎。此外,他还领导群众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成立股份公司,发展鲜牛奶加工销售、风干肉加工销售、牧民家庭旅游等。

把根深深扎在草原上(最美奋斗者)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1日06版)

标题:把根深深扎在草原上(最美奋斗者)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