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2字,读完约4分钟

云南省红河县是一个以农业为重点,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世代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

“小平台”的“大作用”

近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于乐镇沃霍朗村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入口非常热闹。

“老黄,这是最新的宣传材料。如果您还缺少什么,请随时联系我们。”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县支行副行长李志康放下自己带来的金融知识宣传页,顺手接过了黄琦雯的小孙子。他们已经相处多年,彼此已经很熟悉了。早在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县支行牵头,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县支行参与,在此设立了惠农支付服务站。由于运作良好,2018年在红河县建设金融扶贫示范县的过程中,正式升级为普惠金融服务站,为该村委会的6个自然村和隔壁朗迪镇的3个自然村提供小额提款、转账、支付等金融服务。在这个10平米的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销售柜台旁边整齐地摆放着关于国债、信用信息等内容的传单,门口还设有金融知识宣传板。李志康口中的老黄是这家店的老板,也是这家服务站的负责人。

“小平台”的“大作用”

“你寄给我的宣传材料可以用于许多目的。除了来做生意买东西的顾客,我还得到了村里的小学。学校派学生把它带回我家。不久前,校长也问过我。想要一个新的吗?”黄琦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愉快地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大多数时候,这里有30多人来处理业务、取款、支付电话费、汇款和交换损坏的硬币...虽然它位于一个偏远的峡谷,但这家小店功能齐全,村民们来来往往。

“小平台”的“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复制和推广金融扶贫‘红河模式’的过程中,红河州不仅注重向贫困县倾斜信贷资金,而且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职能作用,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网站的功能,积极发挥这些‘小平台’的‘大作用’来帮助金融扶贫。”谈到具体做法,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举措:推进扶贫到户服务收费减免试点工作,造福农民。从2018年5月1日起,在红河和锦屏两个深度贫困县选择了三个服务点。收购机构承担手续费,惠及10个自然村343户已建贫困户;开展贷款申请援助试点工作。从2018年7月1日起,建水县选择第一家试点商户开展贷款申请援助工作。截至目前,共办理贷款申请援助业务10项,发放贷款99万元;构建“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办+驻地团队+金融机构”的四方横向合作机制,形成多方扶贫模式;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引导当地建行利用“山荣商城”平台,为红河县销售5860块“哈尼红米”,带动56户家庭建卡,实现家庭平均收入2700元;引导中国农业银行红河支行率先在全省开辟普惠金融服务站新(电子)销售模式,丰富了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投资渠道,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了农村非法集资的生存空间。

“小平台”的“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县支行行长张萌告诉记者,沃霍窑村距离最近的银行网点至少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坐班车要10元。单程到县城要25元,不包括吃住费用。此外,由于山路崎岖难行,遇到恶劣天气时,滚石会在山上滑落,造成道路不通,给村民做生意带来很大不便。现在,村民们不用去县里审批贷款,只有黄琦雯向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县支行推荐有信贷需求的客户,然后中国农业银行账户经理上门进行入户调查后提供贷款。住在深山里的村民不用离开村子就能得到贷款。

“小平台”的“大作用”

早在2018年8月,黄琦雯运营的服务站就增加了信用咨询服务,为当地农民提供信贷融资业务咨询、风险判断和贷后管理。57岁的易叔叔身体强壮。除了经营这家商店,他还担任服务站的站长,对村子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向银行介绍了一群勤劳的村民,这对信用审计帮助很大。在服务站门口,记者见到了前来销售蜂蜜的黄赤久一家,这是黄琦雯介绍到中国农业银行红河支行的一户人家。63岁的黄赤久(音译)2018年在银行贷款,养了27窝蜜蜂。这种蜂蜜在村里卖60元一磅,在蒙自市卖100元一磅。他一年挣2万多元。现在他养了猪和鸡,盖了新房子,他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永远不会介绍那些懒惰的人。你可以放心,你不能为你收集贷款。”

“小平台”的“大作用”

如今,红河州的站点越来越多,比如沃霍窑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截至今年4月底,全州已有1299个惠及农民的支付服务点。惠农支付服务建立以来,共办理查询服务332.8万项,支付服务450.94万项,交易金额29.69亿元。其中,全纳金融服务站501个,为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连接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了坚实作用。(制图龚田甜)

标题:“小平台”的“大作用”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