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7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恩施中心支行和恩施兴福村镇银行联合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探讨地方小银行与城乡互动融合的发展路径。

坚持绿色发展,把握“三个方向”。首先,支持金融精准扶贫被视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村镇银行坚持支持电子商务扶贫。村镇银行支持“食、住、行、游、娱、购”的电子商务扶贫整合,打造“产业+金融+销售”的电子商务扶贫闭环,形成“金融促商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扶贫发展新优势。二是准确确定村镇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扶贫工作方向。建立扶贫机构,负责指导金融扶贫工作,主动下沉机构网点,推进信贷机构建设,以乡镇和农村市场主体为服务对象,通过进村入户、上门服务等方式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增强贫困人口的受益意识。第三,发展绿色信用,促进绿色发展。重点支持中药材、茶叶、畜牧业、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链建设,打造绿色产业扶贫“升级版”。致力于为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足的农村市场提供绿色信贷产品和其他绿色金融服务。

村镇银行与乡村发展的融合样本

坚持统筹规划,构建“三套机制”。一是建立金融扶贫协调机制。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办、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等相关金融机构参与的“1+X”金融扶贫协调机制,在乡镇设立多方向村级服务站。二是建立农村银行倾斜补偿机制。监管当局通过差异化监管为农村银行创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增加再融资的方式,帮助农村银行扩大扶贫贷款的资金来源,财政部门给予农村银行优惠存款。三是建立扶贫贷款风险保护机制。结合特色农业保险和扶贫小额保险,建立保险与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村镇银行与乡村发展的融合样本

坚持渐进,实施“三个创新”。第一,加强企业产品创新。村镇银行应加快引进企业家致富、就业扶贫、贫困村升级工程、特色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农村振兴、网络扶贫等新型信贷产品,形成服务特色。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决策路径短、产品和服务创新快的独特优势,创新“两权”抵押贷款新产品,扩大扶贫业务覆盖面。二是实施“村镇银行+互联网”创新。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提高利用率,稳步推进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方式。深化银行卡帮助农民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殊服务,有效满足贫困户支农补贴支付、小额现金取款、转账和余额查询等基本服务需求。三是创新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政府准确的扶贫档案,持卡人名单与银行的农户贷款数据库连接,搭建信息桥梁,确保扶贫资金和帮扶对象的准确使用。银行账户经理用于评估贫困户的资金流和还款能力,提供数据反馈,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统计金融扶贫的成效,实现对贫困户的动态调整。

村镇银行与乡村发展的融合样本

坚持普惠金融,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处理好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关系。树立“造血”扶贫理念,遵循银行规律,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为扶贫对象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二,处理好关键群体和包容性群体的关系。村镇银行应准确聚焦滴灌,优先安排贷款额度,满足贫困农户建档建卡的融资需求,从而提高金融扶贫效率。第三,处理好当前任务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村镇银行应以金融扶贫为契机,壮大自身实力,充分调动员工参与金融扶贫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智慧扶贫,以扶贫引领业务发展。

村镇银行与乡村发展的融合样本

坚持风险控制底线,把握“三个关口”。首先,处理好农村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所有用于支持农村振兴和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的资本流动都被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领域,农村动态发展是在金融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第二,处理好银行外部监管和内部问责的关系。信贷人员和监管部门人员对导致信贷资金流失的行为,如监管不力、隐瞒和决策失误等,要严肃追究责任。但是,信贷人员尽职尽责,对主要因企业非法经营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应主要追究小微民营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解决责任追究不当的问题,鼓励信贷人员尽职尽责,大胆行动。第三,处理好农村健康发展与违规处罚的关系,不仅强调银行返还支持农村实体经济的源头,特别是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需要返还的源头,而且加大对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挪用信贷资金和偏离主业决策的经济责任的处罚力度,从而解决农村金融领域农村合作组织非法市场主体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成本低的问题。推动地方小银行、农村合作组织和微型民营企业在互动共赢、高质量发展中防范风险,实现从粗放型企业向价值型企业、高质量企业的转型升级。

标题:村镇银行与乡村发展的融合样本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8117.html